爱配资线上怎么样 李劼人·锦水文学奖|李劼人先生嫡孙与文学奖嘉宾共访李劼人故居
发布日期:2024-11-10 22:38    点击次数:118

爱配资线上怎么样 李劼人·锦水文学奖|李劼人先生嫡孙与文学奖嘉宾共访李劼人故居

以文学之笔,镌刻城市文化记忆。

10月18日19:00,由中共成都市锦江区委宣传部与成都日报合作策划设立的首届“李劼人·锦水文学奖”颁奖典礼在成都社会组织学院举行。

18日上午,一场采风活动在李劼人故居纪念馆举行,李劼人先生嫡孙李诗云化身“向导”,引领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秘书长王琴珍等一众嘉宾,步入这方承载着深厚历史与文化的空间,共同追寻李劼人先生在此留下的生活足迹,重温他于锦江、于成都这片土地上的创作岁月。

以文为墨,绘城市之魂

“成都是李劼人文学创作的摇篮”

1891年,成都作家李劼人在锦江区华兴东街出生,李劼人故居,又名“菱窠”,始建于1938年,是李劼人为避日机轰炸所建的“疏散房子”,因房屋面临“菱角堰”,便题字“菱窠”,意即菱角堰旁的茅屋。据李诗云透露,1939年春,李劼人举家搬迁于此。1960年,李劼人用稿费将主楼改建为瓦房,阁楼升高为宽敞的藏书楼。1962年,李劼人去世后,遵其遗嘱,家属将菱窠及李劼人历年所藏书籍、字画等全部捐赠国家。1985年,被公布为成都市级文物保护单位。1987年,正式对外开放。1991年,被公布为四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
作为李劼人文学创造力茁壮成长的摇篮,巴蜀之地孕育了其独树一帜的文学风格。李劼人的一生大都在锦江畔度过,不少作品都是在此完成,其笔下的巴蜀生活画卷也大都源于他对锦江变迁的敏锐观察。后人点评这方天地是李劼人创作的“世外桃源”。李劼人在天府文化的浸润下,创作出了多部经典佳作,影响了一代代读者。“对于读者朋友和文学爱好者来说,李劼人先生在文学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,在成都乃至四川历史进程中也有着显著成绩。对我而言,他是我慈祥可爱的祖父。”时隔两年重返祖父的故居,李诗云直言,“看到当年跟祖父一起生活过的场景,回忆瞬间涌上心头,非常感动。”

李诗云回忆说,他在成都,在李劼人故居“菱窠”与祖父一起生活了6年多。“在我的记忆中,‘独立、进取、厚爱’的六字家训在祖父日常的言行之中得到充分展现。在他的著作中,对宏大历史事件的真实描绘、对底层劳苦民众的同情、对旧社会恶势力的鞭挞,都能在他的著作中感受到。”

锦水文脉,隽永流长

“《锦水》是构筑城市文化记忆的桥梁”

成都日报《锦水》聚焦成都历史文化,发掘、培养了众多文艺人才,李劼人便是锦水的重要作者之一。李诗云透露,1984年2月,他写的《忆“菱窠”》分上下两期发表在《锦水》上。此次首届“李劼人·锦水文学奖”颁奖典礼的举办,在他看来,是意义非凡的,“这个平台的搭建我觉得在全国范围内都属比较领先的层面。我祖父他是写成都文学,大到风土人情,小到菜市路标,他对成都的一切都如数家珍。在他的作品当中,我们可以十分生动地感受到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。我认为锦水文学奖的举办意义非凡,能够让更多人了解李劼人、了解成都文化。”

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秘书长王琴珍表示,来到成都,她第一个心愿就是想来李劼人的故居看看,“来之前我也看了一些资料,对他是报人这一块很感兴趣,我今天来了以后就特别关注这一点,我看到李劼人先生从1915年到1949年期间30多年的时间一直在做各种报纸、杂志,还有史志。做过主笔、副刊的主编,做过总编辑,做过社长……顿时心生敬仰之情。”

《锦水》是四川省唯一一个60余年从未停办、从未更名的报纸副刊,刊载了大量可以载入文学史的作品,帮助众多文学人才脱颖而出。在王琴珍看来,“这是非常不容易的,李劼人锦水文学奖这个活动不仅仅要做首次,一定要多做,把锦水文学延续下去!”

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/摄影 卢星宇 责任编辑 刘杨 编辑 刘春春

成都李劼人王琴珍锦水李诗云发布于:四川省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
据爆料爱配资线上怎么样,陈泽与其直播平台上的另一位女主播“周周小可爱”一同前往马尔代夫度假,期间被网友发现陈泽脖子上出现了疑似吻痕的“草莓印”。面对质疑,陈泽曾解释称这是由朋友亲昵所致,但这一说法并未得到网民的认可。随后,细心的网友通过追踪“周周小可爱”的社交媒体更新,发现了更多两人之间的蛛丝马迹。例如,在六月份时,陈泽使用小号向周周赠送礼物,两人还曾在同一时间段出现在哈尔滨,甚至在陈泽的生日庆祝现场,周周小可爱也现身其中。